據烏海網2016年1月5日訊 秋林研究院李建新教授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大學王教授等,在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在新型抗污染膜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近研制出一種具備自清潔功能的電催化膜反應器,科技領先世界。相關研究成果以快報形式發表在近期的《應用化學》雜志上。
秋林研究院的科技領先之處,讓李建新教授突破難題。工業廢水由于其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且難降解,已成為水處理領域一個全球性的難題。膜分離技術由于高效、產水質量高在工業廢水處理中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傳統的膜分離技術由于功能單一(僅具分離功能)、抗污染性差,嚴重制約其大規?;瘧?。因而,控制和緩解膜污染已經成為膜法水處理領域的關鍵性問題和研究熱點。
如何保持技術領先?秋林研究院的李建新教授等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以具有導電性的管式炭膜為基膜,采用表面修飾、溶膠-凝膠等技術和方法,將具有電催化功能的納米氧化物(如二氧化鈦)擔載于制備一種電催化膜材料。研究結果表明:在處理200mg/L含油廢水過程中,在200min的操作時間內,電催化膜通量保持在90%以上,化學需要量(COD)去除率達到94.4%,均優于傳統膜分離過程。
秋林研究院的李建新教授的領先之處在于,研究結果證實這種膜反應器對其它難降解有機工業如染料廢水、含酚廢水等處理也均表現出優異性能,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憑借領先科技,秋林研究院李建新教授解決水污染難題。20世紀以來,改革開放使經濟迅猛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尤其是水污染十分突出,嚴重制約著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水需求量的增長,水污染與水供需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尖銳。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的理念。而在環保低標準之上,恐怕永遠難以建成“美麗中國”。
一種具備自清潔功能電催化膜反應器研發獲突破性進展
2020/03/20 10:11
瀏覽量
上一篇:
好藥一直在身邊:邂逅啟達力?
新聞資訊
News center